《鼠疫》當荒誕成為現實

Peter:話說當Peter看完香港藝術節網上放映的《鼠疫》,即時通知其他門徒話:「呢套好睇。」有人立即和應。可惜映期太短,不知道是否可以再次上載?有超過一半的門徒沒機會看到,可惜……。

這是根據卡謬小說改編的舞台劇,背景是1947年阿爾及利亞的Oran。於2017年於倫敦上演,之後香港藝術節把它變成粵語演出。本來,預設是荒誕劇,說一場世紀疫症於國際大都會來臨,由政府、市民以至個人的變化。想不到2021於香港公演時,經歷了一年多COVID 19,這部荒誕劇變成一部寫實劇。原先衝擊觀眾的想像力變成大家的共同經驗,想是原先製作單位沒有想像得到的事情。

整套的貫穿是五個角色:醫生、公務員、旅客、記者及黑市商人,面對這場突襲的疫症,如何面對,及他們自己的變化,簡單而言就是眾生相。故事是缐性發展,通過醫生在聽證會的作供,記錄事件的經過,而記錄就是通過自己或身邊的人的經歷,去記載在面對災難時,社會、個人的反應。

因為是錄播,剪接下有些是舞台上不可能的效果。例如一開始時鏡頭由五位演員背影而開始,又或者旅客(之後變成急救義工)在病床上的高抄鏡頭,錄像幫助到呈規導演述事角度,也好像揭秘者的inside out。當然鏡頭也就照顧不到同在台上其他演員的反應,有時旁邊演員的存在感是support 整件事的發展。Peter 個人就喜歡現場感及與演員的交流互動。

導演在訪問中曾表示他運用ensemble的手法去呈現。所有主要角色也是男人,卻由五位女演員演釋。而其他角色也由五位女演員扮演。例如黃呈欣主要是旅客,但另外她有扮現巴士乘客、酒店經理兩父子等等。而呈現的手法,也不是走寫實的。例如張櫈變成紙箱、死老鼠等等。由演員帶領觀眾運用想像力,去呈現故事。導演一景到尾,一張枱可以手術室又或者辦公室,演員分演幾個角色,部分情節靠眾演員合力呈現,如大廈管理員Michael 死亡時,由眾演員一齊去呈現他的死亡狀態。這些導演處理都統一貫徹,甚至可以說是乾淨利落,尤其在節奏的掌握,爽而準,但適當的時間又會留白,這反而很有餘味。導演的choice令到整件事也非常悅目。

其實劇本本身有些部份都寫得太白,又插入些金句式的例子如「真誠是我哋嘅唯一選擇」、「你只有相信所有嘢或者否定所有嘢」等等。整件事可以處理得好悶,畢竟現實中我們每天也在經歷疫情。劇本透過角色們有時是演出,但有時又會變成述事者,或變身不同角色,形成間離的效果,加上社會性的議題,整件事處理得很有布萊希特效果,又或者其他門徒說的後設(meta)。導演手法在這方面是成功的。

個別場面的形體手法處理自然,沒有刻意的感覺,如管理員Michael 的死亡、Joseph的死亡等等。(個人覺得Joseph 死亡那段很好睇)。導演某些處理我是喜歡的(如小孩死亡由演員用咪做聲效,而非用罐頭sound bite)。

不足之處是導演處理了場面,節奏。但劇作想表達的中心思想,就顯得不夠深入。未能成功呈現。

原故事是發在1947年二戰期間,卡謬是透過故事中政府的高壓、軟禁手法,側寫當時納粹的情況。透過疫症,寫猜恐懼、不安,在危難中呈現道德良知等等,也就是人道主義。雖然旅客及記者變身義工,已經是最肯定道德良知的一個行為。但政府的高壓又或是隔離政策只停留在描述,例如一些染病人士幾何級的增長。除了公務員看見數字上升有些緊張情緒,醫生面對不知診治方法徬徨外,其餘角色、情節也沒多大處理好疫症下個人感受的subtext。觀眾看到的只是情節。正因故事是沿自卡謬,觀眾希望看到的,不止於只是角色間發生的事情,而家是藉著故事帶出的一些道理。

劇本有使用同一句子來貫通故事:「要了解一個城市,比較好的途徑係睇吓嗰個城市的人怎樣睇工作、怎樣相愛,及怎樣面對死亡」(大意)。城市是透過「人」去組成,透過人的行為去反映城市,以至時代。但對於一些無知、孤獨的討論只流於表面,或有時講咗等於做咗,沒有太深入的觸及。角色間的人生哲對話變成「金句」,內裏空洞。因為沒有前面的設計鋪排,突然爆出來的感受就彷如「金句」。例如故事有「真正的不幸,是習慣於絕望的處境,比絕對的處境本身仲要壞。」(大意)。如果之前無舖排角色有所由絕望變麻木,出呢句台詞就係「金句」式的陳述,並不有力。

如記者找尋逃亡的方法,或疫症後重遇女友,也不太深刻,最大的敗筆可能係對重要角色如黑市商人處理很表面,他一直處於陰暗面,對於城市陷入恐慌反而感到舒泰,當城市開始恢復反而不能接受。對於這個重要角色的設計,觀眾只看見片面,Peter甚至不太明白背後動機。那場戲只有action,但objective 呈現不足。又例如旅客不屬於這個城市,卻要成為志願者(義工)變成這城市的一份子。由旁觀者變成參與者。原著有他對高壓父親的反叛而逃避到這城市。劇本本身是沒有多大交待,是靠導演的處理去fill in the gap,現在戲裏呈現的是吃喝玩樂無事做的男人。

演員方面,表現最好,最融入角色是黃呈欣。表現亮麗。而張雅麗的演出,是我看她眾多演出以來最好的一個。就算之前她在香港話劇團,彷彿處於樽頸,每部演出也印象不深。但這一部她越做越好。除了與妻子那一段,還不太能夠表達出醫生對太太的感情。但她在掌握角色方面,比之前大有進步,絕對可以獨當一面。溫玉茹的黑市商人只有外型,在設計以至深化角色上仍有不足。最近看她演出《聖荷西謀殺案》以及《鼠疫》,她的演出比較靠instinct,跟隨感覺,在develop角色上稍有不足。

Leave a comment